百朋视点|泳池溺亡谁之过

 

案情回顾
 

 

游泳本是一项求生技能,有时却会给人带来伤害。受害人王某与女儿到东莞市清溪镇一游泳池学游泳,不幸的是,王某在深水区发生溺水,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涉案游泳池系由杜某向东莞市清溪镇某村承包经营,且该泳池未取得高危性体育项目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照。

 

受害人家属悲伤之余,认为游泳池经营者杜某无证经营,应对受害人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于是委托我所为向法院起诉,请求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判令二被告连带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合计130多万元。

 

 

 

>>>>

庭审概述:

 

被告杜某庭审时辩称受害人王某在未学会游泳时自己擅自到深水区游泳,王某作为成年人应对其行为负主要责任。

 

>>>>

被告某村小组代理律师认为:

 

某村小组不是适格的被告,一是村小组不是民法上的民事主体,也不属于其他组织,没有独立的财产;二是死者王某与被告杜某是培训合同关系,根据合同的相对性,某村小组并非本案适格被告。

 

>>>>

百朋律师认为

 

一、根据《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游泳属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被告杜某作为游泳池的实际经营者,违反了《广东省高危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六条及第八条的规定,在未取得高危体育项目许可等审批手续的情况下,非法从事营业性游泳池经营活动,且未按照《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GB 179079.1-2013)的标准设置安全保障、安全警示,配备游泳救生人员,致使受害人王某溺水后未能及时得到救生员救助,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以致溺水身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被告杜某违法经营游泳池,存在漠视泳客生命安全的过错,与本案的发生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理应对受害人王某的死亡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一百条第一款“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本案被告某村民小组将其所有的游泳池这一经营场所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相应资质的杜某经营,其行为具有过错,该过错与受害人王某的溺亡具有因果关系,应与承包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三、受害人王某到游泳池进行游泳培训,可知其不会游泳,因游泳属于高危项目,是一项可致命的具危险性的运动,此为一般人认知的事实,受害人王某明知自己不具备游泳技能,却在深水区游泳,其应对自己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但系次要责任。

 

四、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诉讼权利如何行使的复函》([2006]民立他字第23号)中答复“遵化市小厂乡头道城村第三村民小组(以下简称第三村民小组)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以第三村民小组为当事人的诉讼应以小组长作为主要负责人提起”,故某村小组是本案的适格被告。

 

>>>>

达成调解

 

因被告杜某积极促成和解,同时原告考虑到被告的经济状况,故最终同意由被告杜某赔偿原告85万元,调解结案。

 

本案通过调解最终做到案结事了,平衡了各方的权利及义务,无疑是较好的结果。那么,如果在没有法院居中调解的情况下,此类案件究竟应由谁承担责任呢?我们来看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

 

 

201583日中午,原告邓小庆、黄春霞的儿子邓建栋(14周岁)在张伟民的带领下买票进入位于嵊州市长乐镇福全村的露天游泳池,张伟民给邓建栋租了一个救生圈,让其进入泳池游泳。下午2时多,邓建栋在泳池的深水区游泳时不慎溺水,打捞上来后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法院认为:泳池作为对外开放的公共场所,经营者或管理人负有保障游泳人员人身安全的义务。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游泳人员生命、健康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被告张杏春、周秋平、张华兴作为泳池实际承包者对外进行有偿经营,应当履行安全保障义务,但三被告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即对外经营,在经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设置救生观察台、救生杆、急救室安全救生设施等,也没有设置明显的水深标志及深浅水警示标志,相关人员也没有取得救生员上岗证等。在邓建栋游入深水区时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相关救生人员反而与他人进行聊天导致没有第一时间发现邓建栋溺入水中,错过了施救时机。综上,被告张杏春、周秋平、张华兴未尽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具有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告嵊州市长乐镇福全村经济合作社作为泳池所有人,将没有取得许可且不具备经营条件的泳池发包给没有资质的承包人对外经营,导致经营期间邓建栋在游泳过程中溺水死亡事故的发生,其过错行为与邓建栋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应对被告张杏春、周秋平、张华兴的赔偿责任承担连带责任。就受害人自身而言,邓建栋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在泳池游泳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张伟民受法定监护人即两原告的委托带领未成年人邓建栋去游泳,应当履行监护人的责任,保护被监护人邓建栋的人身安全,泳池亦已经进行了“儿童嬉水、游泳必须有监护人严格看管下进行”提示和告知。但张伟民在明知邓建栋不会游泳的情况下,只是租用救生圈让其下水游泳而没有陪同下水,在邓建栋游泳过程中也没有进行密切关注,而是与他人进行聊天,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邓建栋溺水的情况,错过施救时机,故本次事故中监护人未尽到充分的监护职责,具有一定的过错,故在赔偿责任上可适当减轻被告的侵权责任,本院酌定由被告承担80%的赔偿责任,原告自负损失的20%。本次事故造成邓建栋死亡的严重后果,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受诉法院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酌情支持精神抚慰金40000元。(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法院)

 

 

 
 
 

案例二

 

 

2016917日下午,包某携带大女儿包某甲及小儿子购票进入乐百汇公司经营管理的麓湖儿童乐园内的游泳池游泳。包某怀抱小儿子与女儿包某甲一起在浅水区玩耍;后包某抱着儿子和包某甲走向游泳池的一侧岸边,走出了监控视频可视范围;大约50秒后,包某甲重新出现在监控视频可视范围内,在浅水区独自玩耍了大约6分钟后,从浅水区靠近深水区的池边上岸,独自通过浅水区与深水区之间的一道金属栅门跑到深水区,在不远处落入水中;在包某甲落水后约2分钟的时候,包某怀抱儿子重新出现在监控视频可视范围内,并开始在浅水区范围寻找包某甲;又过了约6分钟,包某甲被发现并被抱上岸;随后,包某、穿黄色衣服的救生员及一位穿绿色泳衣的泳客在岸边对包某甲进行急救,后120医护人员也到场进行抢救,均未果;事发时,在监控视频范围内,可见在深水区和浅水区各有一位救生员坐在救生椅上,但均没有发现包某甲进入深水区并落水。包某甲于2016917日死亡,死亡原因为溺水。

法院认为:

本案当中,侵害事故发生时,包某甲的年龄是四岁五个月,是法律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父母包某、蔡某作为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作为父亲,包某一人携带两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入乐百汇公司经营管理的游泳池游泳,而放任包某甲一人脱离监管,独自在游泳池中玩耍,亦无明确向乐百汇公司的工作人员提出委托监管要求,故而对事故的发生,作为监护人的父母监护不当,包某、蔡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为乐百汇公司,经营管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应负有比一般经营性场所更高的安全保障义务,包括对经营场所的安全设施和妥善管理义务。故一审认定包某甲发生死亡事故由其监护人包某及乐百汇公司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和本案的实际情况各承担50%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符合上述法律的规定,本院予以维持。至于包某、蔡某上诉主张麓湖管理处与乐百汇公司一并对本案承担连带责任的意见。经查,麓湖管理处为场地的租赁方,并不参与游泳池的经营管理,其与乐百汇公司签订协议也明确不承担风险。一审认定麓湖管理处不是本案事故的责任人的认定正确,本院予以确认。

 

结论

 

游泳池所有人将游泳池发包给不具有经营资质的承包人经营,对泳客发生溺亡事件,游泳池所有人应与经营承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当然,游泳是一项高危体育项目,游泳者本身也应当意识到自身的游泳技能,在游泳时高度重视安全,否则发生溺水也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部分责任。

而父母带孩子到游泳池游泳,应当履行监护人的职责义务,时刻看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意外,作为监护人应对孩子发生溺亡承担一定责任。

 

(本案由广东百朋律师事务所丘劲律师、叶艳浓实习律师代理,本文原创作者:叶艳浓)

 

           

                                                                                                        丘劲                   

                                                                 广东百朋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联系方式:15019282863
                                                                    
   

           

叶艳浓       

 广东百朋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

联系方式:13889916783

 

 

 
 

 

 

 

创建时间:2019/01/23
浏览量:0